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密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车的安全性。电池箱的防护等级需满足不低于IP67的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其密封防水,不因进水导致短路事故。所有的电池组件-电芯、模组、水冷系统和Pack等,都必须确保其密封性,以避免为客户带来不便,甚至出现灾难性的故障。
在新能源电池中,电池壳体的气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气密性可以防止电池内部的气体泄漏和外部环境的污染,从而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电池壳体气密检测的原理分析如下:
1. 检测方法:电池壳体气密检测通常采用压力差法。该方法通过在电池壳体内部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监测压力变化来判断电池壳体的气密性。如果电池壳体存在泄漏,压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到气密性问题。
2. 检测装置:气密性装置通常包括压力源、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压力源用于施加压力,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变化,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压力源和采集数据,数据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检测结果。
3. 测试步骤:具体的测试步骤包括:先将电池壳体与检测装置连接,确保密封;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到电池壳体内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变化;根据压力变化的情况判断电池壳体的气密性。
4. 分析结果:通过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分析电池壳体的气密性。如果压力变化很小或保持稳定,说明电池壳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如果压力变化较大或持续下降,说明电池壳体存在泄漏。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壳体气密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可能会因不同的电池类型和设计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电池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和装置,以确保电池壳体的气密性。
新能源电池系统因泄漏引起的后果:
上盖与底槽封口胶开裂造成密封性不好,容易导致外部液体渗入,污染电池工作环境;
因密封问题出现安全阀渗漏液,可能导致其他零件受损;
密封不到位导致接线端处渗酸漏液,影响车内线路,导致电路烧坏,甚至火灾;
密封不到位导致电容量损耗,电池寿命与安全度下降。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气密检测原理分析
将测漏仪与检测部件连接好,气源通过仪器内的调压阀,调节规定的压力后,对该检测部件进行充气。在经过一个简短的充气过程之后,关闭隔离阀,以将检测工件与气源隔离,进入检测阶段。仪器内部压力传感器将监测系统的压力变化,如果压降**一定数值,就意味着工件气密性不良。使用此方法可以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保存和数据追溯等功能。
有丰富的泄漏测试经验,能够为各种泄漏测试需求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今,我们利用多年的测试经验,已为许多新能源行业的制造商(电芯、模组、冷却系统及Pack)提供适合的气密性测试方案。